重庆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重庆师范大学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高被引论文作为衡量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其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也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成效。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重庆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的现状、学科分布、作者情况、合作网络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二、高被引论文的定义与数据来源
高被引论文通常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这一指标由科睿唯安的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认定。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官方发布的科研成果报告、学术数据库(如 Web of Science、Scopus)以及学校官网的相关新闻报道。
三、高被引论文的总体情况
根据学校发布的信息,近十年重庆师范大学发表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ESI 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达 70 余篇。这些论文涵盖了数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数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 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总体规模位居重庆市属高校第 2 位。
从时间分布来看,2014-2020 年期间,学校发表了 32 篇 ESI 热点和高被引论文,支撑工程学学科进入 ESI 前 1%。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学科建设的推进,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四、学科分布分析
数学学科
数学学科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近年来在最优化理论、人工智能方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杨新民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最优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方法” 获准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是重庆市获得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该团队与长安汽车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 “大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美国数学学会会刊》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被引次数位居学科前列。
此外,数学学科还在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聚焦数学与信息科学、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医学 4 个领域,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在内的科技计划项目 60 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 25 项。
材料科学学科
材料科学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2024 年 5 月首次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非晶态合金、纳米材料等领域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例如,陈杰副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 “A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Triboelectric-Electromagnetic Hybrid Generator Enabled by Multifunctional Amorphous Alloy for Highly Efficient Self-Powered System”,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 基于多功能非晶合金的协同增强型摩擦电 – 电磁混合发电机,该研究成果为高效的机械能收集和利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化学学院的唐林老师在《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的论文 “Flexible and Robust Functionalized Boron Nitride/Poly (p-Phenylene Benzobisoxazole) Nanocomposite Paper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Outstanding Electrical Insulation”,制备出仿贝壳珍珠层结构的氮化硼 /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纳米复合纸,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出色的电绝缘性能,有望在电子器件和电气设备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在新能源材料、环境化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王亚飞教授在《Energy Economics》上发表的论文 “How does green finance 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系统甄别了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该研究成果入选全球 ESI 高被引论文。此外,化学学院的研究团队还在水处理药剂、催化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上。
工程学学科
工程学学科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杨新民教授团队与长安汽车合作的 “复杂条件下自动驾驶轨迹实时优化” 重大课题,致力于解决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关键数学问题,缩短智能汽车的研发周期。此外,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光电子技术、新能源材料等方面也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支撑工程学学科进入 ESI 前 1%。
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
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在生态修复、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生命科学学院的许金山教授团队长期扎根大巴山区,开展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与良种培育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中蜂智慧育种与繁殖新技术,将人均可管理蜂箱数量提升 2-3 倍,为城口中蜂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上,被引次数较高。
五、作者分析
高被引学者
重庆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例如,杨新民教授获 201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团队在最优化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初等教育学院的冉亚辉教授、张虹副教授、首新副教授入选 “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1%” 榜单,彰显了学校在教育学领域的学术实力。
此外,王亚飞教授、唐林老师等青年学者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研究成果多次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
作者合作网络
重庆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校内跨学科合作,如数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化学等学科的合作;也有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如与西北工业大学、哈佛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单位的合作。
例如,生命科学学院的杜习慧课题组与哈佛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单位合作发表的羊肚菌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羊肚菌科子囊孢子可直接出芽产生分生孢子等重要生物学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六、合作网络分析
校内跨学科合作
重庆师范大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例如,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聚焦数学与信息科学、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医学 4 个领域,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与化学学院合作,在纳米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卢旺达、斯里兰卡、英国、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建立 5 所孔子学院和 1 所汉语师范学院,孔子学院实现五大洲布局。此外,学校还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如与哈佛大学合作的羊肚菌研究项目、与斯德哥尔摩大学合作的生态学研究项目等。
七、与其他高校的比较
师范类高校排名
在 2024 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排名中,重庆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 21 位,入选学者数量为 57 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排名靠前,重庆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重庆市高校对比
在重庆市高校中,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 14 和 31 位。重庆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虽然不及这两所高校,但其在数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八、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级平台支持
重庆师范大学拥有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最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 计划” 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研项目资助
学校近年来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 470 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优青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标志性项目 19 项。这些科研项目为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研究方向的指引。
人才培养与引进
学校实施 “以学科发展为引领,以培引高端人才为核心,以打造标志性科研成果群为关键” 的联动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 “伯乐奖”,对成功举荐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 “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工程”,每年资助 1000 余教职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科研奖励机制
学校设立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对在 SCI/SSCI 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权威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等给予奖励。此外,还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九、结论与建议
结论
重庆师范大学在高被引论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高被引论文数量稳步增长。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合作网络呈现多元化特点。国家级平台支持、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奖励机制等因素对高被引论文的产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议
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大对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高被引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优化科研管理服务:加强科研管理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重庆师范大学有望进一步提升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