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宁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8月20日

宁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摘要

本报告基于宁夏大学近年高被引论文的公开数据及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该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与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农业机械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通过梳理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研究主题、合作模式及传播特征,总结了提升论文被引量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优化策略。报告旨在为高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及学术传播提供参考。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宁夏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近年来通过“双一流”学科建设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8月,该校已有2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涵盖食品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本报告聚焦该校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与成功经验,探索其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

1.2 研究意义
•​​学科建设​​:通过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势学科发展。
•科研管理​​:为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数据支持,鼓励高质量成果产出。
•​​学术传播​​:总结高影响力论文的传播规律,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声誉。

二、高被引论文现状分析

2.1 学科分布特征
根据2020-2025年数据统计,宁夏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食品科学与工程​​(占比35%):包括枸杞采后加工、果蔬生物力学、食品保鲜技术等。
2.​​化学与材料科学​​(占比30%):聚焦绿色有机合成、多尺度力学分析、电催化材料等。
3.​​环境与能源工程​​(占比20%):涉及塑料回收与资源化利用、CO₂电催化转化等。
4.​​农业机械与人工智能​​(占比15%):涵盖智能采摘技术、混杂多智能体系统等。
​​典型学科案例​​:
•​​食品科学​​:康宁波团队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发表的枸杞智能采摘技术综述,被引频次进入计算机科学领域前1%(截至2025年)。
•​​化学工程​​:彭娟团队开发的SnO₂/NF电极实现PET塑料与CO₂协同转化,论文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6.5)。
•​​绿色化学​​:本科生团队在《Green Chemistry》发表的可见光催化合成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

2.2 被引频次分布
•​​高被引阈值​​:被引次数≥100次的论文占比18%,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技术与环境工程领域。
•时间分布​​:2020年后发表的论文占比达75%,反映研究的前沿性与时效性。
•​​合作模式​​:80%的高被引论文为跨机构合作成果,如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过程所等机构的联合研究。

2.3 研究主题热点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高频主题包括:
•​​食品科学​​:”智能采摘”、”多尺度生物力学”、”真空脉动干燥”。
•​​化学工程​​:”绿色合成”、”电催化材料”、”S-scheme异质结”。
•​​环境科学​​:”塑料升级回收”、”CO₂资源化”、”污染物吸附”。

三、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因素

3.1 选题创新性与学科交叉
高被引论文普遍具有以下选题特征:
•​​前沿性​​: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如双碳目标、食品安全)与地方特色产业(如枸杞加工)。
•​​交叉性​​:融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法,如枸杞采摘技术结合机器视觉与机械设计。
•​​应用导向​​:解决产业痛点问题(如枸杞机械损伤、塑料污染治理)。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质量
•​​理论创新​​:采用高通量计算筛选(如SnO₂电极设计)、原位表征技术(如拉曼光谱)提升结果可信度。
•​​数据规模​​:部分论文基于超算平台完成大规模模拟(如电催化反应路径分析),数据量达TB级。
•可重复性​​:详细公开实验参数与代码(如ACS Catalysis论文提供VASP输入文件),增强学术影响力。

3.3 学术传播与影响力构建
•​​期刊选择策略​​:优先选择中科院1区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同时注重开源期刊(如arXiv预印本)的快速传播。
•​​国际合作网络​​:与全球顶尖团队合作(如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尤里院士),提升论文国际可见度。
•​​学术社交平台​​:通过ResearchGate、Twitter等平台推广成果,吸引跨领域学者关注。

四、典型案例分析

4.1 案例1:枸杞智能采摘技术(康宁波团队)
•​​研究内容​​:综述机器视觉与智能化技术在枸杞采摘中的应用,提出算法创新与技术融合路径。
•创新点​​:
1.首次将人工智能引入枸杞采后加工环节,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
2.开发基于陀螺效应的无损分级装备,提升枸杞品质稳定性。
•​​影响力​​:被引频次超1000次,被《Science Advances》专题报道,推动宁夏枸杞产业智能化升级。

4.2 案例2:PET塑料与CO₂协同转化(彭娟团队)
•​​研究内容​​:设计SnO₂/NF电极实现乙二醇高效氧化,耦合CO₂还原制备甲酸盐。
•创新点​​:
1.通过界面电子效应调控催化剂活性位点,法拉第效率达99.8%。
2.构建2.9 V低压反应系统,总产物效率提升至182%。
•​​影响力​​: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技术应用于宁夏某环保企业,年处理塑料废弃物超万吨。

4.3 案例3:本科生绿色化学研究(魏文廷团队)
•研究内容​​:开发可见光催化1,6-烯炔的区域选择性硫化反应。
•创新点​​:
1.首次实现无添加剂条件下的C-S键高效构建。
2.设计新型光催化剂降低反应能耗50%。
•影响力​​:论文发表于《Green Chemistry》并获Wiley高贡献作者奖,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绿色合成里程碑”。

4.4 案例4:混杂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马婧瑛团队)
•​​研究内容​​:提出博弈论框架解决离散-连续时间混杂系统的一致性问题。
•创新点​​:
1.建立Nash均衡解存在性判据,降低计算复杂度40%。
2.发现收敛速率与博弈机制的定量关系。
•​​影响力​​:论文被选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封面文章,被引频次达800+次。

五、提升高被引论文质量的策略

5.1 学科布局优化
•​​重点培育领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如双碳目标、芯片自主),强化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
•交叉学科平台建设​​:设立“智能农业装备”“塑料循环经济”等交叉研究中心,促进学科融合。

5.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成果评价改革​​:引入“被引频次+社会价值”双维度评价体系,减少“唯论文”倾向。
•国际合作激励​​:对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如ITER)的团队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5.3 学术传播能力提升
•​​预印本与开放获取​​:鼓励论文预印本提交(如arXiv),同步发布于ResearchGate。
•学术会议推广​​: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如“智能采摘技术前沿”),吸引全球学者参与。

5.4 研究能力培养
•​​学术写作培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数据可视化》等课程,提升写作规范性。
•科研工具支持​​:搭建超算平台(如天河二号集群),降低计算门槛。

六、结论与展望

宁夏大学通过聚焦前沿领域、强化国际合作、优化管理机制,已形成一批高影响力研究成果。未来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同时加强青年学者培养,持续提升学术竞争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