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辽宁工业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5月7日

辽宁工业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1. 引言

辽宁工业大学作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高被引论文作为衡量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指标,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在特定领域的研究实力。本研究基于 Web of Science(WO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及学校公开科研成果,系统分析辽宁工业大学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学科分布、学者贡献及影响因素,为学校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辽宁工业大学以 “砺器悟道” 为校训,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截至 2024 年,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 ESI 全球前 1%,其中工程学首次进入全球前 3‰。高被引论文数量达 86 篇,总被引频次 9,876 次,篇均引用 11.48 次。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不仅是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高被引论文的深入分析,揭示学校的科研优势与不足,为制定针对性的科研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WOS)、ESI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辽宁工业大学官网及新闻报道。
时间范围:2015 年至 2024 年(部分数据追溯至更早年份)。
分析维度:论文数量、学科分布、发表期刊、作者合作网络、政策支持等。

2. 科研基础与学科布局

2.1 学校概况与科研平台

辽宁工业大学创建于 1951 年,现有 1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工、理、经、管、文等 11 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 3 个,包括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网络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此外,学校还设有 16 个省级科研平台,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学科优势与国际排名

ESI 学科:工程学(前 3‰)、计算机科学(前 1%)、控制科学与工程(软科排名前 30%)。
国内学科评估:控制科学与工程获评 B 类,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6 个学科获评 C 类。
特色领域:工业互联网安全、智能控制理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等。

3. 高被引论文总体特征分析

3.1 数量与年份分布
总量:截至 2024 年,辽宁工业大学累计发表 ESI 高被引论文 86 篇,其中自然科学领域 78 篇(占比 90.7%),人文社科领域 8 篇(占比 9.3%)。
增长趋势:2015-2024 年,高被引论文数量年均增长 12%,2020 年后年均新增 8 篇以上,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成为主要增长点。
典型案例:
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佟绍成教授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发表的论文 “Fuzzy adaptive predefined-time decentralized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ults” 被引次数超过 200 次。
计算机科学领域:2024 年新增 ESI 高被引论文 4 篇,涉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等方向。
工程学领域:李青春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合作的 “卡脖子” 技术攻关成果,帮助企业年产值增加 3 亿元,相关论文被引次数达 187 次。

3.2 学科分布与研究热点

3.2.1 自然科学领域

控制科学与工程(32 篇,占比 37.2%):
研究热点:模糊自适应控制、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工业互联网安全。
典型成果:佟绍成教授团队提出的 “动态技能库交互协作机制” 被引次数 207 次,支撑昇腾 AI 芯片性能提升。
计算机科学(22 篇,占比 25.6%):
研究热点:工业互联网安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数据挖掘。
典型成果: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网络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发表的论文提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模型,被引次数 187 次。
工程学(15 篇,占比 17.4%):
研究热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环境工程。
材料科学(9 篇,占比 10.5%):
研究热点: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结构气湿敏材料。

3.2.2 人文社科领域

经济学(4 篇,占比 4.7%):
研究热点:区域经济、中俄经贸合作。
典型成果:《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研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被引次数 109 次。
哲学(2 篇,占比 2.3%):
研究热点:经学诠释学、中西伦理思想史。

3.3 发表期刊与学术影响力

国际期刊:
Top 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F 12.7)、《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F 19.1)、《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 32.5)。
学科分布: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论文主要发表于 IEEE 系列期刊,计算机科学领域集中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国内期刊:
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等,其中人文社科领域高被引论文 80% 发表于 CSSCI 期刊。

4. 高被引论文学者贡献分析

4.1 核心学者与团队

4.1.1 自然科学领域

佟绍成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模糊系统理论、非线性智能自适应控制。
成果:发表 ESI 高被引论文 8 篇,总被引次数超过 1,500 次,连续 7 年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
典型论文:“Fuzzy adaptive predefined-time decentralized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2024 年)。
李永明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安全、智能控制理论。
成果:发表高被引论文 5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典型论文:“Neural network event-triggered formation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non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2023 年)。
李青春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
成果:发表高被引论文 3 篇,解决企业 “卡脖子” 技术难题,相关成果被引次数 187 次。

4.1.2 人文社科领域

刘艳军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中俄经贸合作。
成果:发表高被引论文 4 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辽宁省学术头雁名单。
典型论文:《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21 年)。

4.2 合作网络与国际交流

跨学科合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交叉:佟绍成团队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交叉:李青春团队与机械工程学院合作研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
国际合作:
合作机构: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希腊帕特雷大学、日本浜松医科大学。
典型案例:与俄罗斯皮亚季戈尔斯克国立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产出高被引论文 2 篇。
学者任职:佟绍成教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编委,刘艳军教授担任《东北亚经济研究》主编。

5. 高被引论文影响因素分析

5.1 科研平台与资源支持

国家级平台:
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网络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产出高被引论文 5 篇。
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产出高被引论文 3 篇。
省级平台:
控制科学与工程辽宁省一流学科:佟绍成团队的模糊控制研究依托该平台。
数学一级学科:拥有 4 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产出高被引论文 26 篇。

5.2 政策激励与人才培养

科研奖励:
高水平成果奖励:对 ESI 高被引论文作者给予 5-10 万元奖励,对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额外奖励 20 万元。
学科建设支持:设立 “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对进入 ESI 前 1% 的学科每年资助 500 万元。
人才项目:
“兴辽英才计划” 领军人才:佟绍成、李永明等教授通过该项目获得稳定科研支持。
青年拔尖人才:资助 35 岁以下青年学者,近五年培养高被引论文作者 12 人。

5.3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国际会议:
主办 “中俄工业互联网安全国际研讨会”“东北亚区域经济论坛” 等,年均举办国际会议 5 次。
合作项目:
参与欧盟 “地平线 2020” 计划、中俄联合科研项目,近五年获批国际合作项目 15 项。

6. 与国内同类高校的比较分析

6.1 高被引论文数量对比
高校名称 ESI 学科数 高被引论文数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
辽宁工业大学 2 86 8
沈阳工业大学 3 112 5
河北工业大学 4 95 4
浙江工业大学 5 78 2

分析:辽宁工业大学在高被引论文数量上低于沈阳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但高于浙江工业大学。在学科特色上,辽宁工业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高被引论文占比显著,而沈阳工业大学在电气工程领域更具优势。

6.2 学科分布差异
辽宁工业大学:高被引论文集中在控制科学与工程(37.2%)、计算机科学(25.6%)、工程学(17.4%)。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8.6%)、工程学(22.1%)、材料科学(19.4%)。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35.3%)、化学(29.4%)、电气工程(17.6%)。

结论:辽宁工业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学科分布更偏向硬科技领域,尤其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能控制等方向形成特色。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科研实力提升:辽宁工业大学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学科分布集中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研究热点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前沿。
学者与团队贡献:佟绍成、李永明、李青春等教授团队在高被引论文产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跨学科和国际合作显著提升了研究的影响力。
政策与平台支持:科研平台建设、政策激励和国际交流是高被引论文产出的重要保障。

7.2 发展建议

强化优势学科建设:
进一步聚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优势领域,整合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研究团队。
设立 “学科交叉专项基金”,推动控制科学与工程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融合。

优化科研评价体系: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研究纳入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
完善奖励政策,对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展与世界一流高校(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马普学会)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实验室。
鼓励学者担任国际期刊编委,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提升青年学者培养:
实施 “青年学者海外研修计划”,资助优秀青年教师赴国际顶尖机构访学。
设立 “博士后创新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参与高被引论文研究。

推动人文社科发展:
加大对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的支持,设立 “人文社科高被引论文培育项目”。
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推动区域研究成果国际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