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高被引论文作为衡量高校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的核心指标,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大学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国际认可度。广东财经大学作为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高校,近年来在科研成果产出方面表现突出,多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行列,彰显了其在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分布特征、学科优势、研究团队及国际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被引论文已成为评价高校学术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的 ESI 数据库界定,高被引论文是指近十年内被引频次排在全球前 1% 的论文。这类论文通常代表了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对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财经大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财经类高校,长期致力于数字经济、区域发展、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学校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其中部分论文入选高被引行列,如王丽敏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陈甬军教授团队在大湾区经济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王婵研究员在气候经济与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也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报告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广东财经大学官方发布的科研成果信息、科睿唯安 ESI 数据库、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榜单等公开数据,对学校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作者团队、发表期刊及国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近五年(2020-2024 年),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比性。
二、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总体概况
1.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学科分布
截至 2024 年,广东财经大学共有 3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分别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这些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占学校总高被引论文数的 80% 以上,其中数字经济学、区域发展、人工智能与组织管理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尤为突出。
以 2024 年为例,学校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中,应用经济学领域占 40%,主要集中在数字金融、区域协同发展等方向;工商管理领域占 30%,涉及人工智能在组织中的应用、供应链管理等研究;法学领域占 15%,涵盖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金融法等创新成果。此外,数字经济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在数据要素流通、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2.高被引学者与研究团队
广东财经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主要由多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完成,其中王丽敏教授团队、陈甬军教授团队、王婵研究员团队等在各自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王丽敏教授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团队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等国际 TOP 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她本人也入选 Elsevier 202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陈甬军教授团队在大湾区经济研究方面的成果多次发表于《管理世界》和《经济学(季刊)》,其关于数字金融发展与银行网点退出的研究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此外,学校还通过 “人才强校” 战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学者,如王方方教授团队在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经济结构研究方面的成果,被《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期刊专题评述。这些研究团队依托数字经济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学科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3.发表期刊与国际合作
广东财经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Management World》《Economics Quarterly》《Tourism Management》《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这些期刊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学术声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的国际认可度。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 20 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例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 “AI 在组织中的应用” 研究项目,在《Tourism Management》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 “AI 重塑” 概念,为企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新方法。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国际商务研究联盟,承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国际任务,为全球经济治理做出了贡献。
三、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析
1.应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是广东财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B+,进入全国前 20%。该学科的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数字金融、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例如,国家金融学研究中心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顾客至上:消费者在线投诉的基本面预测能力研究》,基于金融科技方法开发了超过 1000 万条的消费者在线投诉数据库,发现其对公司基本面具有良好的前瞻性预测作用,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新工具。此外,陈甬军教授团队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数字金融发展与银行网点退出》,系统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网点的替代效应,为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2.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广东财经大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其高被引论文在人工智能与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李琬璐老师团队在《Tourism Management》上发表的《Embrac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 job crafting: Exploring trickle-down effect and employees’ outcomes》,原创性地提出了 “AI 重塑” 概念,揭示了员工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为机制,为企业提升数智时代生产力提供了新路径。此外,王方方教授团队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的《Chinese cross-border M&As in the “One Belt One Road” countries: The impa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研究了孔子学院对中国跨国并购的影响,为 “一带一路” 企业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3.法学
法学学科的高被引论文在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金融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滕明明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上发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监管模式比较与优化路径研究》,系统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挑战,提出了 “分类监管 + 负面清单” 的创新模式,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此外,翟玲玲教授团队在《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上发表的《Confucian culture and corporate bond pricing》,研究了儒家文化对企业债券定价的影响,为金融法与文化研究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视角。
4.数字经济学
数字经济学是广东财经大学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交叉学科,其高被引论文在数据要素流通、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黄晓凤教授团队在《Economic Research》上发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了 “技术 – 制度 – 产业” 协同创新路径,为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此外,王方方教授团队在《科技进步与对策》上发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度的空间结构演化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大湾区创新活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证支持。
四、广东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分析
1.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广东财经大学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提升了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 20 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例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 “AI 在组织中的应用” 研究项目,在《Tourism Management》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 “AI 重塑” 概念,被《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专题报道。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计划,如 “一带一路” 国际商务研究联盟、中非大学联盟等,扩大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
2.国际期刊发表与引用
广东财经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例如,《Management World》《Economics Quarterly》《Tourism Management》等期刊的影响因子均超过 10,其发表的论文被全球学者广泛引用。根据科睿唯安 ESI 数据库统计,学校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国际学术荣誉与奖项
广东财经大学的科研团队和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例如,王丽敏教授入选 Elsevier 2024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陈甬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此外,学校还获得了 “中国政府友谊奖” 等国际奖项,表彰其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
广东财经大学在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数字经济学等优势学科,形成了以王丽敏、陈甬军、王婵等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誉,也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学校在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深度、跨学科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项目,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推动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壁垒,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例如,结合数字经济学与法学,开展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法律规制研究,提高高被引论文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大对高被引论文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提升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继续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加盟。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完善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投入,提升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依托数字经济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为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广东财经大学有望进一步提升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