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贵州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贵州财经大学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特征,揭示其在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出”问题导向-方法创新-应用驱动”三位一体的高被引论文生成机制。研究发现,该校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交叉研究、复杂系统优化算法、金融风险管理等方向形成显著优势,其高被引论文呈现跨学科融合、循证决策支撑、区域特色鲜明等特征。报告提出”三维协同”发展策略,为地方高校学术影响力提升提供参考。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
随着”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高被引论文已成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核心指标。贵州财经大学作为西南地区财经类重点高校,近十年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涌现多篇高被引论文(Top 1%),尤其在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复杂系统优化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
1.2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3-2025)、CNKI学术精要、ESI数据库
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Excel
研究维度:
文献计量分析(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
主题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研究脉络)
社会网络分析(合作机构、作者贡献度)
第二章 高被引论文总体特征
2.1 总体概况(2013-2025)
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2.2 学科分布
(1)心理学领域:张宁教授团队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中科院一区,IF=8.96)发表的论文A cross-national study on the excessive use of short-video applic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入选 ESI 全球 TOP 1% 高被引论文。该研究以跨文化视角聚焦大学生短视频过度使用行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用户行为模式、心理动因及影响机制,为数字时代信息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并以此为基础获得2024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性与政策关联性。
(2)管理学领域:会计学院熊浩副教授在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发表的论文Which 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e Market Reaction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o the COVID-19 Pandemic?(SSCI 高被引论文)深入探究上市公司应对疫情冲击的市场反应机制,分析企业异质性特征(如股权结构、治理质量、ESG 表现等)对股价波动、投资决策及风险传导的影响,为资本市场风险治理与企业韧性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其系列研究还涉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避税行为、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等主题,发表于 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 等 TOP 期刊,展现出扎实的实证功底与系统性研究框架。
(3)经济学领域:
经济学院胡剑波教授聚焦环境经济、低碳发展与国际贸易,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Ecological Indicators》等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其研究成果对区域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团队围绕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气候风险与企业盈余管理等主题展开深入探索,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与微观企业样本,运用双重差分、门槛效应等计量方法,揭示经济政策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数学与交叉学科领域:数学与统计学院徐昌进教授在复杂网络动力学、微分方程分支理论等方向成果丰硕,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190 余篇,含 ESI 高被引论文 26 篇、热点论文 10 篇,H 指数达 36,在时滞系统控制、混沌理论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蔡佳宜副教授在网络科学、自动化控制领域发表 ESI 高被引论文,研究聚焦复杂多智能体网络一致性、随机不确定性系统模糊强化学习等前沿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5)其他领域:依托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研究团队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韧性、金融科技信贷匹配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基于面板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数字技术对产业链供应链、营商环境及就业市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2.3 主题聚类
主题聚类显示,贵州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聚焦以下方向:
数字经济与信息行为(如短视频使用、数字治理、AI 伦理);
企业财务与资本市场(疫情冲击响应、政策不确定性影响、ESG 与审计);
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气候风险、绿色贸易);
复杂系统建模与交叉科学(网络动力学、微分方程控制);
财政政策与共同富裕(支出结构优化、返贫防范机制)。
2.4 期刊载体与发表特征
(1)期刊层级与学科覆盖:贵州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发表于以下期刊层级:
国际顶级期刊:如中科院一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心理学)、TOP 期刊 Energy Economics(经济学)、工程技术类权威刊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数学);
国内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等经济学、管理学顶刊;
专业领域高水平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Ecological Indicators(环境科学)、Economic Modelling(经济学方法)等。
(2)发表时间与被引趋势:多数高被引论文发表于2018–2023 年,符合近十年 ESI 统计范围。心理学领域论文(2024 年入选)因主题时效性强(短视频普及)快速获得学界关注;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则依托扎实理论与政策关联,长期保持较高引用频次;数学成果凭借系统性理论创新,持续影响国际同行。
(3)引用网络特征:被引频次来源呈现多元化,既包括领域内经典文献的传承引用,也涉及新兴研究对方法创新、政策启示的跟进参考。国际合作论文通过跨文化样本、前沿技术应用,更易吸引国际学者关注;本土化研究(如结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实践)则在区域政策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章 高被引论文生成机制
3.1 创新驱动要素
(1)问题导向研究范式
紧扣”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需求,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研究
案例:吴成颂团队在《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的”数字经济稳就业机制研究”(被引156次)
(2)方法论创新突破
开发”透镜成像学习策略”优化光伏模型参数估计
建立”恐惧效应-脉冲控制”害虫管理动力学模型
(3)区域特色数据库建设
构建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数据库
形成”贵州特色农业产业链”专项数据库
3.2 国际协作网络
3.3 传播影响力路径
(1)政策衔接机制
12篇研究报告获贵州省委省政府批示
3项成果纳入”数字贵州”建设行动方案
(2)学术社交平台运营
在ResearchGate发布研究动态(平均下载量800+次)
建立”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专题讨论组
第四章 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4.1 案例1: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交叉研究
论文标题:Digital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Evidence from Guizhou Province
核心发现:
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户增收”三重传导机制
提出”区块链+农产品溯源”质量管控模式
被引动因:
填补西南地区数字经济实证研究空白
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区域实践样本
4.2 案例2:复杂系统优化算法创新
论文标题:A Novel Grey Wolf Optimizer Algorithm with Refraction Learning
创新点:
首次将折射学习机制引入群体智能优化
开发光伏模型参数估计的混合算法框架社会效益:
被23个国家学者引用,推动新能源优化研究
应用于贵州”光伏+”生态修复工程
4.3 案例3: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标题:Credit Specialization and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核心结论:
揭示信贷专业化通过融资约束缓解促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建立”风险承担-创新投入”调节效应模型政策价值:
为《贵州省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被中国银保监会贵州监管局采纳
第五章 提升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策略
5.1 学科交叉融合策略
(1)”数字经济+X”创新计划
数字经济+生态经济:构建喀斯特地区碳汇交易模型
数字经济+民族文化:开发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
(2)复杂系统研究平台建设
成立”智能优化算法与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
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分析中心”
5.2 国际化传播路径
(1)预印本平台建设
在SSRN开设”区域经济发展”专栏
建立英文论文润色与查重服务体系
(2)国际学术组织参与
牵头成立”国际喀斯特生态经济学会”
举办”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论坛
5.3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1)复合型导师团队建设
推行”经济学者+数据科学家”双导师制
设立”数字经济青年学者工作站”
(2)学术影响力评价改革
将高被引论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占比30%)
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分类评价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揭示贵州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的三大特征:
(1)问题导向性:聚焦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研究
(2)方法创新性:在复杂系统优化领域形成方法论突破
(3)应用导向性: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地方治理现代化
未来建议:
建设”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双轮驱动知识图谱
开发”高被引论文影响力评估系统”
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究联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