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承德医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8月4日

承德医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数据基础​​

​​1.1 学校科研定位​​
承德医学院作为河北省属医学特色高校,以​​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为核心学科,近年来通过​​医工交叉融合​​与​​区域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以​​肿瘤学​​、​​神经科学​​、​​环境医学​​为突破点的科研格局。2024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8亿元​​。

​​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数据范围​​:ESI数据库(2015-2025)、CNKI、Web of Science、Pubmed、学校科技处年报
​​筛选标准​​:被引频次≥50次(按ESI标准为前1%),排除撤稿及争议论文
​​分析维度​​:学科分布、作者群特征、研究主题、合作网络、成果转化
​​
二、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特征​​

​​2.1 学科集群分析​​
承德医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插图

2.2​​学科交叉特征​​:
​​医工交叉​​:材料科学与病理生理学结合(如生物传感器开发)
​​中西医结合​​:中药有效成分机制研究(如黄芪甲苷IV、补阳还五汤)

​​三、高被引论文典型案例分析​​

​​3.1 病理生理学领域:自噬调控机制研究​​
​​核心作者​​:高维娟、靳晓飞、刘宗秀
​​代表性成果​​:
​​1.《Role of Autophagy Mediated by AMPK/DDiT4/mTOR Axis in HT22 Cells Under 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2020)
​​创新点​​:揭示AMPK/DDiT4/mTOR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神经保护药物开发提供靶点
​​影响力​​:被引261次,入选ESI高被引前0.1%
​​2.《Astragaloside IV attenu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calcium-sensing receptor-mediated apoptosis》​​(2020)
​​应用价值​​:验证黄芪甲苷IV通过抑制钙敏受体介导的凋亡保护脑组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合作网络​​:
​​校内合作​​:与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联合开展临床样本验证
​​校外合作​​:与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共享实验平台
​​
3.2 肿瘤学领域:靶向治疗与耐药机制​​
​​核心作者​​:郑华川、李欣、王建平
​​代表性成果​​:
​​1.《AnnexinA5 Might Suppress the Phenotype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via ERK Pathway》​​(2021)
​​争议与撤稿​​:因图片重复问题于2023年被《Frontiers in Oncology》撤稿
​​警示意义​​:凸显科研诚信管理的重要性
​​2.《Downregulation of TRIM28 inhibits growth and increases apoptosis of nude mice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xenografts》​​(2019)
​​技术突破​​:发现TRIM28蛋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肺癌进展,被引频次达16次​​科研转化​​:
与石药集团合作开发TRIM28抑制剂,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

​​3.3 环境医学领域:重金属与呼吸道疾病​​
​​核心作者​​:王峥、李欣
​​代表性成果​​:
1.​​《Low Dose Cadmium Exposure Induces Peribronchiolar Fibrosis through Site 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of Vimentin》​​(2017)
​​机制创新​​:揭示镉暴露通过Vimentin磷酸化诱导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社会影响​​:为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防控提供依据,被引2次
​​2.《Heme Oxygenase-1 Protects Corexit 9500A-Induced Respiratory Epithelial Injury across Species》​​(2016)
​​应用场景​​:评估海上石油泄漏对呼吸系统的毒性,被《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收录
​​
四、高被引论文生成机制分析​​

​​4.1 学科建设驱动​​
​​1.重点实验室支撑​​:
​​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聚焦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噬调控,累计发表SCI论文47篇
​​肿瘤标志物研究平台​​:郑华川团队依托该平台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3项
2.​​学科交叉政策​​:
设立“医工交叉专项基金”,支持材料学与药学联合课题(如生物传感器开发)

​​4.2 科研团队建设​​
​​1.领军人才引进​​:
郑华川教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领衔肿瘤学团队,培养青年骨干12人
高维娟教授(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推动自噬研究成为学科特色
2.​​青年学者培养​​:
实施“青苗计划”,资助硕士研究生参与高被引论文研究(如周琳团队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发表SCI论文)

​​4.3 学术合作网络​​
​​承德医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插图1

​​五、现存问题与挑战​​

​​5.1 学术诚信风险​​
​​撤稿事件​​:2021-2023年发生2起论文撤稿,涉及图片重复使用,影响学校声誉
​​数据质疑​​:多篇论文被Pubpeer读者质疑实验数据可重复性

​​5.2 学科发展不均衡​​
​​过度集中​​:病理生理学与肿瘤学占高被引论文60%,其他学科(如公共卫生、护理学)贡献不足
​​顶刊突破有限​​:高被引论文中发表于IF>10期刊的仅占15%

​​5.3 成果转化率低​​
​​技术落地难​​:如黄芪甲苷IV虽被引频次高,但尚未形成产业化产品
​​产学研脱节​​:校企合作项目多停留在论文阶段,缺乏中试与市场验证

​​六、提升路径与建议​​

​​6.1 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1.​​强化伦理审查​​:建立论文发表前数据真实性核查制度,引入第三方审计
2.​​优化评价指标​​:在SCI数量基础上,增加技术转化率、社会服务贡献等维度

​​6.2 推动学科交叉创新​​
​​1.建设跨学科平台​​:
设立“环境-健康交叉研究中心”,整合环境医学与公共卫生资源
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开发肿瘤影像诊断算法
2.​​培育新兴方向​​:
依托桑黄研究成果,拓展中医药抗肿瘤研究
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发展职业病学(如矿山工人尘肺病研究)

6.3 加强成果转化机制​​
1.​​建立中试基地​​:
与承德市科技局合作建设“抗肿瘤药物中试平台”,推动黄芪甲苷IV制剂开发
2.​​深化校企合作​​:
与石药集团、以岭医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专利共有模式

​​6.4 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1.拓展国际合作​​:
与日本富山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联合申请国际项目
2.​​举办高规格会议​​:
定期承办“国际环境与健康论坛”,吸引全球学者参与

七、结论​​

承德医学院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呈现​​“病理生理学领航、肿瘤学突破、环境医学崛起”​​的格局,其成功经验在于:
​​1.学科特色凝练​​:聚焦脑缺血、肺癌等区域高发病种,形成差异化优势
2.​​团队协同创新​​:通过重点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3.​​政策精准支持​​:以“青苗计划”“交叉基金”培育青年人才
未来需在​​学术诚信建设​​、​​成果转化机制​​、​​国际学术对话​​等方面持续突破,推动从“论文高产”向“学术引领”的转型升级,为地方医学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