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中原工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9月13日

中原工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第一章 概述: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是衡量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被引频次需达到特定学科领域内前1%的阈值。中原工学院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平台建设及国际合作,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尤其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物联网等领域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9月,该校已有超过20篇论文入选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高被引榜单,涵盖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展现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二章 核心研究方向与代表性成果

1.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
中原工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布局较早,尤其在目标检测、进化算法及联邦学习等方向取得突破。例如:
•​​李灏团队​​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发表的“AlignYOLO: A feature-aligned network for object detection”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特征对齐网络,解决了传统目标检测中跨层特征错位问题,其模型性能优于主流算法,被引频次达1200余次。
•瞿博阳博士​​的论文《A Distance-Based Locally Informed Particle Swarm Model for Multimodal Optimization》创新性地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多模态优化问题,被引频次超1350次,成为进化计算领域的经典文献。
2. ​​材料科学与能源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该校的另一研究重点。邵志超团队开发的“双螺旋金属链MOF材料”首次将MOFs应用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其输出电荷密度达113.91 μC/m²,为自供电防腐系统提供了新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6.823)。此外,团队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MOFs基TENG的设计策略与应用前景,被引频次超2000次,成为该领域的标杆性研究。
3. ​​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非独立同分布(Non-IID)数据联邦学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生陆自立以第一作者发表的《Federated Learning With Non-IID Data: A Survey》全面梳理了联邦学习在数据异构场景下的优化方法,被引频次位列计算机科学领域前1%,为隐私保护与分布式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章 科研团队与学术带头人

中原工学院的高被引论文成果离不开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支撑。以下为代表性学者及其贡献:
1.​​瞿博阳​​
•研究方向:进化计算、多模态优化算法。
•学术成就:发表SCI论文2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1.2万次,H指数44。其提出的“基于距离的局部信息粒子群模型”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多模态优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马建国​​
•研究方向: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微波与太赫兹技术。
•学术地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其团队研发的“射频LC压控振荡器相位噪声定量分析理论”被应用于5G通信芯片设计,相关论文被引超3400次。
3.​​何建新​​
•研究方向:纳米非织造材料、纺织装备智能化。
•社会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团队开发的纳米纤维规模化成形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第四章 科研平台与跨学科合作

中原工学院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了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提供了重要支撑:
•​​先进材料研究中心​​:聚焦MOFs材料设计,拥有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质谱仪等先进设备,支撑了邵志超团队在摩擦纳米发电机领域的研究。
•​​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推动联邦学习、目标检测等技术的落地应用,李灏团队的研究成果即源于该平台。
•​​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联合河南省纺织企业,开展纳米材料与智能纺织品的交叉研究,何建新团队在此平台下取得多项专利。

第五章 学术影响力与产学研结合

中原工学院的高被引论文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还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转化:
1.​​学术影响力​​
•多篇论文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期刊,被国际权威学者多次引用。例如,邵志超团队关于MOFs基TENG的综述被《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收录,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
2.​​产学研合作​​
•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技术共享。
•通过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如编号232102210052)支持高被引论文相关研究,促进实验室成果向企业转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中原工学院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学科交叉性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研究成为趋势。
2.​​应用导向突出​​: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如自供电防腐系统、纳米纤维纺织技术等。
3.​​国际化合作深化​​:与国际顶尖期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提升学术话语权。
未来,建议进一步强化以下方向:
•青年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平台资源共享​​:优化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探索“论文—专利—产品”全链条转化路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