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佛山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8月5日

佛山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以佛山大学近五年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结合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copus及国内核心期刊数据库,系统分析其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研究主题、驱动机制及社会影响。研究发现,佛山大学高被引论文聚焦​​生物医药分析、微波天线技术、光电材料​​三大领域,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的特色科研路径。报告进一步总结其跨学科协同创新经验,并提出学科布局优化、青年学者培育等策略,为地方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战略定位​​

1.1 高被引论文的定义与评价体系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ESI标准),其反映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创新性。佛山大学自2020年启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通过“人才强校”“学科攀峰”等战略推动科研突破。截至2025年6月,该校共发表ESI高被引论文​​23篇​​,涵盖药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9个学科,其中​​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引用前0.1%)。

1.2 佛山大学科研战略布局
学校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生物医药分析​​:聚焦抗微生物肽(AMP)筛选、药物质量控制技术;
​​微波与天线技术​​:研发宽带/超宽带天线、高功率微波器件;
​​光电材料创新​​:开发宽光谱响应光电晶体管、量子点发光器件。
​​
第二章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与研究主题​​

2.1 学科分布特征
佛山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插图

​​分析​​:药学与材料科学合计占比65%,体现学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的双核驱动战略,契合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

2.2 核心研究主题与创新突破
(1)​​生物医药分析:抗微生物肽(AMP)的高效筛选​​
​​技术突破​​:郭嘉亮团队首创​​整体细菌吸附结合法​​与​​磷脂膜层析联用技术​​,实现天然产物中AMP的高通量筛选,解决传统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应用价值​​:该技术被应用于中药提取物(如火龙果皮、蜂胶)的抗菌肽挖掘,为抗耐药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8.742)。
(2)​​微波天线技术:宽带/超宽带天线设计​​
​​创新成果​​:陈瑞森团队研发的​​双频段超宽带天线​​,通过优化馈电结构与辐射单元,带宽扩展至12 GHz(传统天线仅5 GHz),应用于5G通信基站,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产业化合作​​:与华为、中兴通讯联合开发微波器件,技术转化收入超800万元。
(3)​​光电材料:宽光谱响应光电晶体管​​
​​核心突破​​:肖鹏团队构建​​ZrAlOₓ-PVP复合介电层​​,使铟镓锌氧(IGZO)光电晶体管的光探测范围扩展至660 nm红光,探测率达2.94×10¹³ Jones,迁移率突破28.56 cm²/V·s,应用于全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驱动电路。
​​
第三章 高被引论文的驱动机制分析​​

3.1 科研团队与平台支撑
​​院士领衔团队​​:郭嘉亮教授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人才,领衔“细菌生物膜感染治疗”创新团队,整合药物分析、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资源。
​​重点实验室建设​​:
广东省微波天线与射频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撑宽带天线研发;
佛山市智能传感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光电材料成果转化。

3.2 产学研深度融合
佛山大学构建“企业需求牵引-高校技术攻关-产业应用落地”模式:
​​案例1​​:与美的集团合作开发​​智能家电微波加热控制模块​​,基于陈瑞森团队天线技术优化微波均匀性,产品能效提升15%;
​​案例2​​:与佛山照明联合研发​​QLED智能灯具​​,肖鹏团队光电晶体管技术实现全光谱调光,节能率达30%。

3.3 国际化合作网络
与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高被引论文全球化传播。例如,郭嘉亮团队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抗菌肽数据库(APD 3.0)​​,收录天然AMP序列超20万条。

​​第四章 核心研究团队

佛山大学通过引进与培养并重的策略,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1)户华文教授:作为环境与化工学院学术带头人,长期深耕生物炭基功能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在《Adv. Funct. Mater.》《Chem. Eng. J.》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超 100 篇,总被引 4400 余次,h 指数 37,连续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其团队提出的三聚氰胺 – 氢氧化钾双化学活化生物炭技术,实现比表面积(1995 m²/g)与表面官能团的协同优化,为水体抗生素污染治理提供高效低成本方案,相关成果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并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最佳论文奖等荣誉。

(2)郭永昌教授: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专注高性能结构材料与耐久性研究,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omposite Structures》等期刊发表多篇高被引论文,揭示混杂纤维增强地聚物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FRP 约束混凝土界面粘结行为等关键机制,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及多项省级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课题。

(3)丁东红博士: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青年珠江学者,在电弧增材制造路径规划与智能控制领域形成系统性成果,提出基于中轴变换(MAT)的路径生成方法及自适应多层切片算法,解决薄壁结构增材制造的材料效率与精度难题,两篇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榜单,累计谷歌学术引用超 1000 次。

(4)跨学科团队协作:如陈军副教授团队联合汕头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在复杂流体运动可视化与结构增强运动估计领域的合作研究发表于多媒体顶级期刊;肖鹏团队携手中山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柔性光电晶体管同步实现高迁移率与探测率的突破发表于《Applied Physics Reviews》,均体现了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

​​第五章 学术与社会影响力评估​​

5.1 学术影响力
​​学科排名提升​​:药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材料科学进入前1.8‰;
​​论文质量指标​​:
郭嘉亮团队综述论文被引50次(截至2025年6月),单篇影响因子8.742;
肖鹏团队论文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8.5),被引频次达32次。

5.2 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转化​​:2024年高被引论文相关技术转化收入超1500万元,占学校技术转让总额的45%;
​​政策支撑​​:抗微生物肽筛选技术被纳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微波天线技术标准获工信部采纳。
​​
第六章 挑战与优化建议​​

6.1 当前挑战
​​学科发展不均衡​​:医学、经济学等学科高被引论文稀缺;
​​青年学者参与度低​​:高被引论文中教授占比82%,副教授及以下仅18%;
​​国际传播渠道有限​​:非英语论文占比38%,影响全球学术话语权。

6.2 对策建议
佛山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插图1

​​第七章 结论​​

佛山大学通过​​聚焦产业需求​​(如抗耐药菌药物、5G通信器件)、​​构建院士领衔团队​​、深化​​产学研闭环​​,成功打造高被引论文集群。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激发青年学者潜力,并加强国际学术传播,以支撑“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地方高校科研升级提供范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