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9月10日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至2025年间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与热点论文(Hot Papers)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材料科学、网络治理、阻燃材料、智能涂层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数据显示,该校高被引论文总数达38篇,其中材料学院贡献占比47%,并产出全校唯一热点论文。研究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国际合作拓展及学科交叉创新,形成了以应用导向为特色的科研体系。报告进一步探讨学科发展瓶颈,并提出优化建议,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数据概况

1.1 ESI高被引论文的定义与评价维度
ESI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内发表、在相应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全球前1%的论文,反映研究的持久影响力;热点论文则是在近两年内发表、最近两个月被引频次进入学科前0.1%的成果,体现前沿突破性。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自2020年起,高被引论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7月数据显示,该校累计入选38篇,覆盖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领域。

1.2 数据来源与分析框架
本报告数据源自科睿唯安ESI数据库及学校科研处公开信息,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从学科分布、研究主题、合作网络、成果转化等维度展开分析。重点关注材料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机能学院等核心单位的贡献。

第二章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与核心领域

2.1 材料科学:火安全研究的国际标杆
材料学院以18篇高被引论文(占全校47%)成为核心贡献者,研究方向聚焦火安全材料与能源电子材料。
•火安全材料创新​​:火安全团队开发的生物基磷系阻燃剂(如EHPP@PA)通过凝聚相与气相协同作用,将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提升40%以上,相关成果发表于《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IF=4.915)。其中,2025年发表的《Core-Shell Bioderived Flame Retardants》被引频次达127次,成为全球阻燃材料领域热点文献。
•能源材料突破​​:团队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中提出“梯度孔隙率”设计理念,相关论文被《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收录,被引频次超150次,推动宁波新能源产业链技术升级。

2.2 网络治理:数字伦理研究的全球发声
传媒与法学院李志副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SCI一区)发表的《Global Digital Compact》论文,同时入选ESI高被引与热点论文,被引频次达189次(截至2025年7月)。该研究构建了AI生成歧视性内容的治理框架,提出“全球数字契约”(GDC)理论模型,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供理论支撑。

2.3 机械工程:智能涂层的产业化应用
机能学院闫勇敢团队研发的红外响应防除冰涂层技术,通过MXene纳米颗粒与PDMS的复合,实现-20℃环境下除冰效率提升470%,论文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该成果已与宁波拓普集团合作开发车载防冰系统,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2.4 生物医药:抗癌药物递送系统的创新
医学院与附属医院联合团队开发的脂质体-纳米酶复合载体,突破传统化疗药物靶向性瓶颈。其研究成果《pH-Responsive Enzyme-Mediated Drug Delivery》被《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收录,被引频次达9次,推动3项临床试验获批。

第三章 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与成功要素

3.1 问题导向的选题策略
•国家战略需求牵引​​:如火安全材料研究紧扣“双碳”目标下的建筑防火需求,阻燃剂合成技术被纳入《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产业痛点破解​​:智能涂层技术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难题,直接对接均胜电子、旭升集团等本土企业技术需求。

3.2 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
•​​“医工交叉”平台建设​​:医学院与机械学院共建“智能医疗器件联合实验室”,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研发中取得突破。
•校企联合攻关​​:与萃英化学共建稳定同位素技术实验室,攻克氘代药物中间体合成技术,相关专利转化产值超5500万元。

3.3 国际化合作网络构建
•​​顶尖机构合作​​:材料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2023年以来联合发表SCI论文23篇。
•​​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升​​:火安全团队受邀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总结磷系阻燃剂十年研究进展,被引频次达162次。

第四章 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4.1 案例1:生物基阻燃剂的产业化之路
​​研究团队​​:材料学院方征平教授领衔的先进阻燃高分子材料团队
​​核心成果​​:
•开发全球首条生物基磷系阻燃剂中试生产线,产品应用于宁德时代电池模组阻燃外壳。
•理论创新:提出“磷氧化态调控”阻燃机制,突破传统卤系阻燃剂毒性难题,论文被《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评为2021年度热点论文。
​​社会效益​​:带动宁波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近三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个。

4.2 案例2:全球数字治理的“宁波方案”
​​研究团队​​:传媒与法学院李志团队
​​核心贡献​​:
•构建“GDC-DMC”理论模型,被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法案》咨询报告引用。
•开发AI内容审核算法原型,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治理创新奖”。
​​合作模式​​:与字节跳动共建“数字内容安全联合实验室”,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五章 挑战与优化建议

5.1 当前面临的挑战
•学科发展不均衡​​:材料科学占比过高(47%),人文社科领域高被引论文仅2篇,缺乏全局影响力。
•青年学者成长瓶颈​​:35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国家级项目比例不足15%,团队稳定性待提升。
•​​成果转化周期较长​​:约60%专利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中试环节资金缺口约2000万元。

5.2 优化策略
1.构建“学科特区”​​:设立“智能材料与绿色化工”交叉学科中心,整合材料、化工、信息学科资源。
2.完善青年人才托举机制​​:实施“青苗学者计划”,提供三年期科研启动经费(最高50万元)及企业挂职机会。
3.​​建立转化加速器​​:联合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区”,提供知识产权评估、融资对接一站式服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通过“学科交叉、校企联动、全球合作”三位一体战略,在材料科学、网络治理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培育颠覆性技术,同时深化与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科技支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