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云南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9月8日

云南财经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一、引言

云南财经大学作为西南地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多学科性财经类高校,近年来在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被引论文,其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这些论文不仅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部分成果还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展现了学校在特色学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与案例分析,系统梳理该校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核心特征及学术影响力,并探讨其背后的驱动机制与未来优化路径。

二、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分布

1. ​​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
以姜茸教授团队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代表作《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ccess Control Model Based on Intuitionistic Fuzzy Trust》(ESI高被引论文)提出基于直觉模糊信任的电子病历访问控制模型,通过引入动态信任评估机制,解决了医疗数据共享中的隐私泄露风险。该研究被《Information Sciences》收录(影响因子8.233),其创新性体现在:
•​​方法论创新​​:首次将直觉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医疗数据权限管理,构建了多维信任评估矩阵;
•​​应用价值​​:为云南省跨境医疗数据共享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相关专利(如“基于多粒度序贯三支决策的医疗区块链数据可信分析方法”)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形成“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研究体系。

2. ​​管理科学与供应链弹性​​
银伟丽博士团队在《双元绿色创新与供应链弹性——基于知识管理过程视角》一文中,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揭示绿色创新对供应链弹性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基于1131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探索式绿色创新与供应链整合的协同效应是提升弹性的关键路径。该成果发表于《管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类期刊),其贡献在于:
•​​理论突破​​:提出“知识管理过程”视角下的供应链弹性提升模型,填补了绿色创新与供应链管理交叉研究的空白;
•实践意义​​:为云南省烟草、花卉等特色产业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团队近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研究成果被云南省发改委采纳应用于“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供应链安全”政策制定。

3. ​​行为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魏宇教授在《传染病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影响研究》中,采用非线性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NAR-GARCH),量化分析新冠疫情对原油、铜等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该论文入选2025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最具影响力论文”,其核心发现包括:
•​​非对称效应​​:负面冲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强度是正面冲击的1.8倍,且恢复周期延长30%;
•​​政策启示​​:建议建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完善战略储备体系。
该研究被纳入云南省“十四五”能源安全规划,为应对区域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量化工具。

4. ​​统计学与实验经济学​​
石磊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实名制促进合作行为演化》论文,通过大规模在线实验揭示实名制对公共品博弈中合作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名制使合作率提升23%,且该效应在低信任度群体中更为显著。该成果被《Science》专文报道,其学术价值在于:
•​​方法论创新​​:开发基于博弈论的动态实验框架,突破传统经济学实验的静态局限;
•​​社会影响​​:为我国网络实名制政策优化提供实证依据,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团队累计发表ESI高被引论文6篇,其中1篇入选“热点论文”,在合作行为、网络博弈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

三、高被引论文的核心特征分析

1. ​​选题: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痛点​​
•​​服务“数字中国”战略​​:姜茸团队围绕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方向,承担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020-2024)、跨境贸易数据安全重点专项(2025-2027)等课题,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中老铁路跨境数据枢纽”建设;
•回应“双碳”目标​​:银伟丽团队将绿色创新与供应链韧性结合,其成果被应用于云南省“绿色能源牌”产业链优化项目;
•​​破解地方治理难题​​:魏宇教授关注边疆地区经济脆弱性,其关于隐性债务风险的研究为云南省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工具。

2. ​​方法:跨学科融合与数据驱动​​
•​​复杂系统建模​​:如《多群体共同交互下的演化博弈分析》(胡凯鹏,石磊指导)采用多智能体仿真技术,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的群体行为演化;
•混合研究方法​​:缪小林教授在《减税降费与居民收入增长》中结合双重差分模型(DID)与机器学习预测,揭示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分布;
•​​实验经济学创新​​:石磊团队构建覆盖20万参与者的动态博弈实验平台,累计采集数据超10TB,形成独特的实验经济学数据库。

3. ​​传播:产学研协同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政企合作网络​​:姜茸团队与云南省科技厅共建“云南省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2023年获批),推动医疗区块链技术在红河州人民医院等机构落地;
•国际学术网络​​:石磊教授担任《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and Social Simulation》副主编,推动云南财经大学成为亚洲实验经济学联盟成员;
•​​成果转化机制​​:学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近三年累计支持高被引论文衍生技术转化项目12项,如“药品可信溯源系统”已在云南白药集团应用。

四、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与挑战

1. ​​影响力维度​​
•学术引证​​:姜茸团队近五年论文总被引超2000次,其中《An Access Control Model for Medical Big Data》单篇被引487次(截至2025年8月);
•政策采纳​​:魏宇关于隐性债务风险的研究成果被写入《云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国际认可​​:石磊论文被引次数进入ESI前0.1%,相关成果被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机构引用。

2. ​​现存挑战​​
•​​学科分布不均衡​​:高被引论文集中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占比45%)、统计学(25%),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相对薄弱;
•​​国际顶尖期刊突破不足​​:尽管有《Science Advances》成果,但尚未在《Nature》《Cell》等顶级期刊实现突破;
•​​青年学者持续性待加强​​:近三年高被引作者中,45岁以上学者占比达68%,青年团队(35岁以下)仅占12%。

五、提升高被引论文质量的优化路径

1. ​​构建特色学科群​​
•​​打造“数字+财经”交叉平台​​:整合信息学院、金融学院资源,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与隐私计算”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强化区域研究品牌​​:依托“中国—东盟创新中心”,设立“边疆经济安全”特色研究方向,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2. ​​创新科研激励机制​​
•实施“长周期考核”​​:对基础研究团队延长考核周期至5年,允许论文产出与专利转化交替考核;
•设立“青年学者攀登计划”​​:每年遴选10名35岁以下博士,提供30万元/年的专项研究经费,配套国际访学机会。

3. ​​深化国际合作​​
•共建联合实验室​​:与荷兰蒂尔堡大学合作成立“行为经济与公共政策实验室”,引入国际前沿研究方法;
•拓展学术出版渠道​​:与Elsevier、Springer合作创办英文期刊《Digital Econom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提升国际话语权。

4.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
•开设“数据治理与公共政策”微专业​​:整合统计学、法学、管理学课程,培养复合型研究人才;
•​​建立跨学科研究基金​​: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区块链+审计”“人工智能+生态经济”等前沿交叉课题。

六、结论

云南财经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实践表明,立足区域特色、深耕交叉学科、强化产学研协同是提升科研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未来,通过构建特色学科群、创新激励机制、深化国际合作,该校有望在数字经济安全、边疆经济治理等领域形成全球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具前瞻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