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9月2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

​​摘要​​

本报告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建大”)近年来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及国际顶级期刊成果为核心,系统梳理该校在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学术贡献。通过文献计量与案例分析,总结其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特征、学科分布及社会影响,并提出未来提升学术影响力的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高被引论文是衡量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代表论文在学科领域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西建大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近年来通过跨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结合,在多个领域涌现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报告旨在:
1.​​梳理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与研究主题​​;
2.​​分析其学术价值与社会应用​​;
3.​​为高校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
二、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与特征​​

​​1. 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
西建大在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领域表现突出,相关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量的35%以上。
•​​典型案例​​:
•​​陈姣团队​​(2022年)在《Ecological Indicator》发表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提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框架,被引74次。该成果支撑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现状评估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
•朱维晃团队​​(2022年)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发表的催化剂设计研究,通过硫掺杂金属有机框架(MOF)提升污染物降解效率,被引频次进入环境工程领域前1%。
​​研究特征​​:聚焦区域环境问题(如关中平原生态治理),注重技术集成与政策应用。

​​2.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材料学科高被引论文占比约25%,研究方向涵盖复合材料、能源材料与功能材料。
•代表性成果​​:
•​​王争东团队​​(2024年)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与《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的导热绝缘材料研究,提出纳米金刚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热系数达1.83 W/(m·K),为电力设备热管理提供新思路。
•陈长城团队​​(2024年)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报道的柔性钙钛矿材料,应用于光伏器件与辐射探测器,被引频次快速攀升。
​​研究特征​​:强调产学研结合,成果多服务于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国家战略需求。

​​3.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领域​​
作为传统优势学科,西建大在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领域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重要案例​​:
•宋战平团队​​(2024年)在《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提出的隧道爆破评价模型,优化了格鲁吉亚E60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减少振动对既有建筑的影响。
•《建筑结构学报》高被引论文​​:如“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87次),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
​​研究特征​​:注重工程实践与理论创新结合,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

​​三、高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
1. 理论创新贡献​​
•​​方法学突破​​:如薛娟琴团队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提出的Z-Scheme电荷转移路径,为光催化污染物去除提供理论模型。
•跨学科框架构建​​:陈姣团队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生态服务评估,形成多尺度分析范式。
​​
2. 应用价值​​
•​​政策支撑​​:环境治理研究成果为《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转化​​:王争东团队的导热材料已与国内某电力设备企业合作开发原型产品。

​​3. 国际学术影响力​​
•​​国际合作网络​​:宋战平团队与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等国高校合作,推动中国隧道技术“走出去”。
•顶级期刊覆盖​​:研究成果发表于《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影响因子9.1)、《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影响因子10.9)等期刊,提升学科国际排名。
​​
四、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分析​​

1.选题前沿性​​:聚焦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与国家战略需求(如“双碳”目标)。
2.​​方法创新性​​:多采用跨学科技术(如DFT计算、机器学习)与传统学科结合。
3.数据支撑性​​:依托重点实验室(如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获取高质量数据。
4.成果可延展性​​:如朱维晃团队的催化剂设计为后续污染物降解研究提供新思路。
​​
五、挑战与提升建议​​
​​
1. 当前挑战​​
•​​学科分布不均​​:材料与土木学科占主导,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相对薄弱。
•​​青年学者参与度不足​​: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为主。
•国际传播力度有限​​:部分成果依赖传统期刊发表,新媒体推广不足。
​​
2. 提升策略​​
•​​构建跨学科平台​​:推动环境-材料-信息学科交叉,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学者。
•强化国际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合作,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
•​​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产业化。
​​
六、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案例1:陈姣团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研究背景​​:关中平原城市群面临生态空间破碎化问题。
•方法创新​​:结合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估与生态服务重要性分级,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
•社会影响​​:成果被陕西省发改委采纳,应用于区域生态修复工程。

​​案例2:王争东团队导热绝缘材料​​
•​​技术突破​​:通过纳米填料设计实现高导热与高绝缘性能协同优化。
•产业价值​​:为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封装提供解决方案,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
七、结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高被引论文体现了其在环境治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但需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并加强国际合作。未来可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全球学术影响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