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
——跨学科创新与产学研协同的学术影响力研究
摘要
本报告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近十年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结合CNKI、Web of Science(WOS)及ESI数据库,系统分析其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研究特征、学术影响力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该校高被引论文聚焦应急语言服务、信息与智能安全、环境科学及经济学管理学四大领域,形成“问题导向、技术驱动、跨界融合”的独特模式。典型案例包括王娟团队关于应急日语的研究、张盈谦教授团队的图像加密算法,以及刘颖在COVID-19传播模型中的突破性成果。报告进一步提出优化科研管理、强化国际合作等策略,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高被引论文;应急语言服务;跨学科研究;产学研协同
1. 引言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作为福建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标杆,其高被引论文的产出质量反映了学科建设成效与科研创新潜力。截至2025年8月,该校在CNKI、WOS等数据库中共有2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榜单,涵盖工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本报告基于《2019-2023年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及公开案例,解析高被引论文的共性规律,旨在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 高被引论文的总体特征
2.1 学科分布与领域聚焦
根据CNKI数据统计(2019-2023年),该校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50)集中于以下领域:
•应急语言服务:占比22%,以王娟团队《“简易日语”与救灾应急》为代表,提出应急语言机制建设方案,被引频次达156次;
•信息与智能安全:占比18%,张盈谦团队在图像加密算法领域发表6篇ESI高被引论文,解决隐私保护与模型安全问题;
•环境科学:占比15%,孔舒宸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频次达113次,推动区域污染治理技术发展;
•经济学与管理学:占比12%,刘颖团队关于COVID-19传播模型的研究被引量超千次,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重要参考。
特点:学科布局紧密对接福建省“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战略需求,研究问题多源于区域产业痛点。
2.2 引证质量与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WOS发文的均被引为11.63次,H-index达32,其中刘颖的疫情传播模型论文被引量达964次,位列全球前0.1%;
•跨平台传播:85%的高被引论文被知网研学、IEEE Xplore等平台收录,下载量超10万次的论文达5篇;
•政策影响力:王娟的应急语言研究被教育部《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指南》采纳,推动多省份设立应急语言服务站。
3. 高被引论文的生成机制与典型案例
3.1 问题导向:解决区域发展痛点
•案例1:王娟团队针对日本“简易日语”救灾经验,结合福建省侨乡特点,提出方言应急通信方案,论文被《语言战略研究》收录后,获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案例2:孔舒宸的印染废水处理研究,针对漳州纺织产业污染问题,开发出低成本生物降解技术,论文被《环境科学与技术》评为“年度最佳应用论文”。
3.2 技术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张盈谦团队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研发“区块链+图像加密”技术,论文被IEEE TMC收录,技术已应用于厦门港口物流系统;
•政策响应:刘颖团队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疫情传播模型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应急响应手册》引用。
3.3 跨学科融合:拓展研究边界
•工管结合:杨家豪团队将能源系统建模与经济学理论结合,提出区域多能流优化方案,论文被《Applied Energy》收录,被引频次达89次;
•文理交叉:何竞平运用4P营销理论分析5G时代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被《中国房地产》连载,下载量超2万次。
4. 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正向驱动因素
1,科研平台支撑: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造装备与工业互联网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提供设备与数据支持,孵化6篇ESI高被引论文;
•会计与金融学院“两岸金融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台湾高校开展跨境金融研究,推动3篇论文入选ESI。
2,学术交流活跃:
•年均举办“人工智能与产业安全”等高水平学术会议5场,吸引科睿唯安、华为等企业参与;
•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国际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升研究国际化水平。
4.2 现存问题与挑战
•学科分布不均:工学类高被引论文占比达45%,人文社科类仅占18%,低于同类院校(如集美大学25%);
•国际传播不足:WOS论文占比仅35%,且被引频次前10的论文中仅2篇发表于Q1期刊;
•青年学者参与度低:45岁以下作者占比仅32%,团队协作模式尚未成熟。
5. 提升高被引论文质量的策略建议
5.1 优化科研管理机制
•建立“需求导向”选题库:联合地方政府发布年度攻关课题(如智慧海洋、绿色金融),引导跨学科团队攻关;
•完善成果转化链条:设立技术经纪人岗位,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如张盈谦团队技术已获3项专利授权)。
5.2 强化学术共同体建设
•组建跨学科团队: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整合会计、环境、信息学院资源,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加强国际协作:与科睿唯安合作开展ESI学科分析,针对性提升管理学、材料科学领域竞争力。
5.3 创新学术传播模式
•打造开放获取平台:建设“嘉庚学术云”,集成高被引论文、实验数据及教学案例,开放下载与二次开发;
•利用新媒体推广:通过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论文解读短视频,扩大传播覆盖面(如刘颖团队疫情模型解读视频播放量超50万次)。
6. 结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高被引论文的涌现,体现了应用型高校“问题导向、服务地方”的科研特色。未来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产学研融合,同时加强国际学术对话,推动从“论文高产”向“影响力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