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广西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5月9日

广西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桂林,作为一所拥有深厚学术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其中,高被引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不仅彰显了学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反映了其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对广西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校的优势学科、科研团队以及学术发展趋势,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被引论文概述

高被引论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次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通常被视为衡量科研成果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被引论文往往代表了所在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重要学术成果,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引用,说明了该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方法或结论对后续的研究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推动作用。

(一)ESI 高被引论文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ESI 高被引论文是指近 10 年内发表的 SCI 论文且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 1% 以内的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在 ESI 高被引论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 2023 年 7 月期 ESI 数据显示,该校计算机科学学科在过去 10 年共被收入论文 419 篇,总被引 4970 次,其中高水平论文 10 篇。2024 年 9 月,该校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跻身 ESI 全球前 1%,学校图书馆发布的《广西师范大学 ESI 学科分析报告》还对 2024 年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及学院分布、4 个 ESI 学科高被引论文的学院贡献度、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数进行了梳理。

(二)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及论文

2025 年 1 月,中国知网下属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了 “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预发布名单,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 位教师入选,其中戴其文、李强谊、伍先福三位老师入选高被引学者 TOP1%,蒋团标、梁君、田卫民、闫海春、袁伟彦、周劲波、罗明七位老师入选高被引学者 TOP5%。这些学者的入选,表明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引用价值,也从侧面反映了广西师范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定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

三、广西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与成果分析

(一)计算机科学领域

广西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迅速,2023 年 7 月首次进入 ESI 全球前 1%,成为该校第 3 个进入 ESI 全球前 1% 的学科。学校在该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成果较为突出,以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团队多篇论文入选 ESI 全球 TOP 0.1% 热点论文和全球 Top 1% 高被引论文。如《Robust Joint Graph Sparse Coding for Unsupervised Spectral Feature Selection》已是第三次入选 “热点论文”,同时第六次入选 “高被引论文”,这些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学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材料科学领域

2024 年 9 月,广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跻身 ESI 全球前 1%,这一成果标志着学校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的研究进展。学校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涵盖了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方向,如新型材料的研发、材料性能的优化等,反映了学校在该领域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这些高被引论文不仅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化学与工程学领域

化学和工程学学科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均已进入 ESI 全球前 1%。在高被引论文方面,这两个学科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体现了学校在化学和工程学领域的科研优势和学术影响力。这些高被引论文涉及化学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为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四)经济管理领域

经济管理学院多名教师入选 “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名单,其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这些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经济理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等研究方向,反映了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体现了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五)职业教育领域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师邓小华、秦国锋入选 2023 年度职业教育研究 “高被引作者” 名录,其中邓小华老师作为一作的论文被引频数排名全国第三,其论文成果被同行广泛引用,充分说明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体现了其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广西师范大学作为 2023 年度高产第一作者所在机构,位列全国第五位,这表明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高被引论文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一)提升学校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高被引论文的涌现有助于提升广西师范大学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论文作为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吸引了全球范围内众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关注,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反映了广西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优化提供了方向指引。通过加强这些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同时带动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高被引论文的产出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创新研究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学校的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和标杆,激发了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资源和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程度。学校在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地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体现了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社会服务重要力量的责任担当。

五、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一)学科发展不平衡

尽管广西师范大学在部分学科领域取得了高被引论文的显著成果,但从整体来看,学校学科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在国内外学科排名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这限制了学校整体学术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影响了学校在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相比,广西师范大学在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还存在差距。部分高被引论文的合作作者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少数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科研团队对国际前沿研究动态的及时把握和参与,也不利于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虽然学校的高被引论文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但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原因,一些高被引论文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未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学科建设与布局

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同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培育,加大对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努力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学术高峰。加强学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人员互访活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风采。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吸引海外优秀科研人才来校工作和交流,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产学研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高被引论文等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应用导向型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发挥团队的协同创新优势,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七、总结与展望

广西师范大学在高被引论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部分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学科发展不平衡、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和挑战。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布局,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随着学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学术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相信广西师范大学将在高被引论文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