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上海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4月25日

上海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在当今学术领域,高被引论文已成为衡量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的关键指标。这些论文不仅代表科研成果的卓越品质,更是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强劲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在化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接连产出高被引论文,引发国内外同行瞩目。这些论文广泛分布于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多个层面,充分展示了学校在科研创新与学术探索上的非凡成就。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二、上海师范大学高被引论文概述

(一)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分布

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成果丰硕,全面覆盖多个学科领域。根据科睿唯安 2025 年 03 月更新的数据显示,上海师范大学入选 ESI 高水平论文共 146 篇,其中高被引论文 146 篇,热点论文 4 篇。这些论文涵盖了化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数学、精神病学 / 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化学领域,学校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型材料研发、化学反应机制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如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建立等,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材料科学领域的论文则聚焦于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如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等,这些研究成果在材料科学前沿探索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学校在植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广泛关注。

(二)高被引学者及其影响力

上海师范大学拥有一批活跃在科研前沿的高被引学者。心理学院丁雪辰副教授团队的论文入选 Wiley 年度高被引论文,相关成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多位教授也在各自研究领域表现突出,其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频繁发表。
这些学者通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扩大了个人及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他们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积极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上海师范大学在全球科研领域的知名度。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一)数理科学领域

数理学院刘建胜课题组在强太赫兹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飞秒强激光驱动在钨金属丝表面激发极短脉冲的强电流,产生了高转换效率(>2%)、1-20THz 频率范围内可调谐的强太赫兹表面波和太赫兹辐射源,并阐释了新的物理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为填补太赫兹间隙提供了高效新途径,有望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心理科学领域

心理学院丁雪辰副教授团队的论文《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withdrawal subtypes and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early adolescents》入选 Wiley 年度高被引论文。该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全面揭示了童年期向青少年期过渡中社会退缩各亚类型适应功能的变化模式,为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学院马为民教授牵头的 “C3 作物高效固碳模块的人工设计与创制” 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该项目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把藻类的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引入 C3 作物,有望突破 C3 作物单产提高的瓶颈问题,服务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

(四)化学领域

化学学科在 ESI 高水平论文中表现突出,共有 15 篇高被引论文。这些论文涉及新型材料研发、化学反应机制研究等多个方向,如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建立等,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教育学领域

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入选 “2024 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辑刊”,并以 21.160 的影响力指数位列教育学辑刊第一。该刊始终致力于发掘和呈现学术 / 学理性强或现实关切性强的基础教育研究力作,充分展示了刊物的学术含金量和综合影响力。

四、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

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团队普遍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强太赫兹源研究中,物理学与光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相互结合,为产生高转换效率、宽频谱范围可调谐的强太赫兹辐射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心理科学领域,研究团队整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青少年社会退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二)前沿技术的应用

研究人员积极应用前沿技术,如飞秒强激光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在青少年社会退缩研究中,采用自我报告、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价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揭示了社会退缩各亚类型适应功能的变化模式。在材料科学领域,利用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如 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新型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精确分析,为材料性能优化提供关键数据。

五、学术影响力与实际应用价值

(一)学术影响力

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论文被大量引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学校的高被引学者通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式,扩大了个人及学校的学术影响力,提升了学校在全球科研领域的知名度。例如,心理学院丁雪辰副教授团队的论文入选 Wiley 年度高被引论文,吸引了全球范围内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引用,推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发展。

(二)实际应用价值

众多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转化和推广,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强太赫兹源研究成果有望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疾病诊断、医疗成像等。青少年社会退缩研究为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学校和家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合成生物学研究为提高 C3 作物单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化学领域的新型催化剂研发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顶尖成果的持续产出压力

在全球科研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海师范大学面临着持续产出顶尖成果的压力。世界各地科研机构不断加大投入,竞争愈发激烈。学校需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购置尖端科研设备,建设国际一流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硬件支撑。同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加盟,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此外,优化科研评价体系,营造鼓励自由探索、长期耕耘的科研氛围,引导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挑战科学极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产出高被引论文等顶尖科研成果。

(二)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虽然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薄弱,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学校需主动作为,建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团队,为科研人员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评估、市场推广、企业对接等。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研发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科研成果。同时,政府应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体系,设立专项转化基金,完善成果转化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降低企业转化成本和风险,为科研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生态,让科研成果更快、更顺畅地走出实验室,走向临床和市场,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七、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巩固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海师范大学有望凭借现有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其在数理科学、心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教育学等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学校未来的科研规划中,已明确将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吸引更多顶尖科研人才和团队加盟,打造国际顶尖科研平台。
在数理科学领域,将进一步深化对强太赫兹源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通信等多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心理科学领域,将继续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体系,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生命科学领域,将聚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加速 C3 作物高效固碳模块的研发进程,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战略。化学领域,将持续加强新型材料与催化剂研发,优化化学合成工艺,为化工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教育学领域,依托《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等高影响力学术平台,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提升我国教育质量。

(二)拓展新兴学科与前沿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布局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学校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前沿学科,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交叉研究项目。
在人工智能领域,将聚焦智能教育、智能医疗等应用场景,开发个性化学习系统、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等,提升教育与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大数据方向,将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教育、社会、经济等领域海量数据的价值,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量子信息领域,将开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其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落地,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同时,学校将加强全球健康战略研究,关注新发突发传染病、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国际卫生应急救援等重大全球健康议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人才,提升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

八、结论

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被引论文在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其研究成果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这些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师范大学有望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开辟新兴学科的广阔天地,持续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人类知识边界拓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全球学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于学术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学术发展的人士而言,深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的科研经验与成果,无疑将为推动学术进步、促进社会繁荣提供丰富的智慧源泉和实践范例。

评论已关闭。